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11月10日,2023光明招商大会引人瞩目,一大批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企业代表齐聚光明科学城,签约项目38个,意向投资额达960亿元。
世界500强企业青睐、行业龙头持续看好,展现光明区强劲“吸金力”、吸引力。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承载着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使命,在深圳当前和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站在未来看现在,立足深圳和大湾区看光明,该如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积蓄动能、增强后劲,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招商引资是城区发展的后劲所在。2023年前三季度,光明区累计引进企业764家。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项目7个,央企国企项目6个,上市公司项目12个,外资项目14个。
另一方面,夯实城区经济厚实根基和家底同样关键,根据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113.16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居全市前列。
昂扬向上的经济发展曲线背后,是光明区“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型高成长性企业铺天盖地”态势带来的强力支撑。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即将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近六成。目前,已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等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百亿级企业12家、上市公司32家、国高企业19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2家。(下转A6版)
(上接A1版)
科研经济先行成势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作为光明科学城所在地,光明区集中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科创资源丰富,创新活力迸发,科研经济先行是光明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应有之义。
前三季度,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近六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近年来,光明全力落实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部署,布局“8+5”产业集群,其中“8”即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5”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从具体产业来看,光明生命健康领域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大健康产业增长21.8%,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长13.5%。
生命科学是光明科学城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光明区布局建设的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两大科学装置已率先进驻,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新型科研机构落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等高校设立医学院、药学院,中大附七、市中医院(光明)等高水平研究型临床医院加快建设,为生命健康领域企业联动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攻克关键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例,光明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全链条培育壮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已集聚迈瑞、科曼医疗等14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专精特新企业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2022年,光明区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位列全市第一,约占全市比重30%。2023年,光明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有望突破500亿元,初步形成独具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经济圈层。
德力凯医疗就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之一,凭借“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德力凯医疗上榜2022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德力凯医疗董事长王筱毅告诉记者,“这表明我们这款产品,做到了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双第一。”
在推动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两大科学装置建设过程中,光明区前瞻布局和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生金”路径成功打通。
短短两三年,从无到有,光明区内合成生物企业总量已突破85家,总估值超270亿元,占全国增量的五成以上,助力深圳成为国内合成生物产业重要一极。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领域,已有49家总估值超100亿元脑科学关联企业落地光明。未来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高成长性、战略性和先导性,随着集聚效应形成,光明未来产业发展后劲不可限量。
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科研经济新范式,同样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快速成形成势,仅2023年,光明区即新增落户传感器企业26家,全区现有包括基本半导体、赛微电子、美思先端等在内的传感器企业82家,接近全市四分之一,预计到2024年全区智能传感器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未来将成为深圳最大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激活“工业蓄水池” 积聚强劲“新质生产力”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光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较全市增速高3.6个百分点。
光明被称为深圳的“工业蓄水池”。在科研经济引领下,“一池春水”被成功激活。光明区先进制造业正从“传统单一生产制造”模式向“总部+研发+灯塔工厂”模式转变,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激发强劲发展新动能。
2023年5月6日,联想集团全球“母本工厂”联想创新科技园项目在光明区规模投产。这是联想集团生产复杂性最高的智能制造工厂,总投资额超20亿元,生产产品涵盖台式机、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以及各类智能终端等50多种,研发生产近10万种配置,年产能超1600万台,将打造成为集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产业赋能为一体的绿色可持续产业生态平台。
同样的布局模式,在新材料产业龙头贝特瑞上演,“贝特瑞在光明区布局的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是我们最新一代产品,也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产品线之一。项目总投资预计5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5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贝特瑞集团常务副董事长黄友元告诉记者,公司将最重要的总部、研发和先进制造基地都布局在光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材料领域,光明区已集聚了贝特瑞、欣旺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和439家规上企业,2022年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1140亿元,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
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光明区异军突起,前三季度,新能源产业增长113.1%。光明区集聚了创维光伏、三环电子、科陆电子、美的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2023年将突破1000亿元。高增速背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22年,创维光伏将其制造总部和营销总部落地光明区,创维光伏产业园将布局建设光伏组件及配套部品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基地,超前布局遇上行业风口,创维光伏迎来爆发性增长。
多个重点产业集群跑出“加速度”,光明发展后劲十足,未来可期。光明区科研、高校、产业、生态、人文要素集聚,禀赋优越,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核心使命,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8+5”产业集群领域基础研究、产业科技创新源源不断提供新动能。